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袁静娴 方杰
从基因图谱动态生成到坚果燃烧实验,一场“人机共研”的教育进化正在发生……本学期,在学校“主题引领、AI赋能”的教研改革方针下,南山第二实验学校生地科组率先启动AI赋能主题教研新范式。
温明钰老师以《青藏地区》地理课题为例,通过DeepSeek大模型智能解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以及核心素养要求,确定教学重难点,生成以青藏铁路工程师考察之旅为情境;何顺丽老师则聚焦《开花和结果》生物课题,借助AI拆解“结构与功能观”教学目标,生成了覆盖显微观察、传粉机制模拟等创新教法的实施方案。
王雯莹老师联袂码隆科技打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公开课,开创国内初中生物AI教学先河。基于DeepSeek大模型驱动的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一键种植”豌豆,实时观测显隐性状比例变化,AI系统同步生成基因传递3D动画。从选择实验材料到推导分离定律,学生化身“小孟德尔”,通过小组讨论、AI评价反馈,自主构建遗传学核心概念。
何顺丽老师在集团“金钥匙”比赛中的《燃烧吧!坚果》实验课,展现了AI赋能的跨学科思维:从Kimi智能助手设计的“广告词科学证伪”导入,到AI可视化实验仪精准测算夏威夷果、核桃等6类坚果燃烧值,学生通过真实实验验证,实现“生活现象-数据建模-科学结论”的完整认知闭环。
地理组路鑫鑫老师运用豆包AI搭建“会考热点雷达”,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实时抓取西藏日喀则地震、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等12个热点事件,自动生成配套的“现象分析-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三级探究路径;生物组齐宝凤老师则尝试探索利用AI开发思维导图,可支持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并获取AI即时反馈。
在AI数智赋能中心“专家引领+项目驱动+区域协同”战略支撑下,生地科组教师完成从技术应用到教育创新的角色蜕变。生地科组与DeepSeek、码隆科技深度合作,为“减负提质”提供了鲜活样本。
学校表示,这种“以智启智,以新育新”的教育方式,正生动诠释着“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人与智能体共同进化的旅程”这一时代命题,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出创新注脚。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