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盐碱地种植到产业链成型 蒲公英橡胶如何在新疆绽放产业价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1:45:00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江斌伟)7月19日至21日,2025年蒲公英育种、栽培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作为深耕蒲公英橡胶研究与产业推广的专家,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装备与创新体系建设处处长王翊民和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继川带着前沿视角与实践思考,聚焦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从科研成果迈向产业落地的新疆路径。在会议期间,他们就蒲公英橡胶在新疆的种植潜力、技术突破与长远价值,分享了独到见解。

  记者:这次来乌鲁木齐参加研讨会,新疆的蒲公英种植和产业基础给您留下哪些特别印象?

  张继川:新疆的独特之处在于“先天条件”与“后天探索”的结合。这里的气候和土地(尤其是盐碱地)看似是种植挑战,但经过科研团队改良的蒲公英品种,不仅能适应,还能在生长中改良土壤,这种“逆境生长”特性本身就很有价值。更重要的是,新疆在蒲公英橡胶的规模化种植、加工转化上有空间优势,也就是从田间采收至初级加工再到材料研发,本地化产业链一旦形成,成本和效率都会有竞争力。

  王翊民:我更关注产业生态的潜力。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已经积累多年种植数据,企业也在探索“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模式,这为产业落地打下了基础。

  从联盟视角看,新疆连接国内外市场,蒲公英橡胶既可以供应国内制造业,未来还可能通过中亚通道对接国际需求,这种区位优势是其他地区难以替代的。

  记者:张教授深耕材料科学,您觉得蒲公英橡胶要在新疆实现产业化,最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是什么?

  张继川:核心是“性能适配”和“成本控制”。从材料角度,蒲公英橡胶的纯度、弹性等指标要达到工业级标准,比如轮胎、密封件等应用场景,需要我们通过改性技术让它和传统天然橡胶“性能对标”。

  同时,新疆的加工成本要降下来,比如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解决橡胶干燥能耗问题,或开发适合小规模种植的便携式提取设备,让农户能就近完成初级加工,这些都需要材料技术与当地资源结合。

  记者:从产业和政策层面看,如何让蒲公英橡胶从“实验室成果”变成新疆特色产业?

  王翊民:得打通“产学研用”的链条。一方面,联盟正在推动建立“新疆蒲公英橡胶产业标准”,让种植、加工有章可循,方便企业对接;另一方面,我们在争取将其纳入地方特色农业支持政策,比如盐碱地种植补贴、加工企业税收优惠等,降低市场主体的试错成本。更关键的是“跨界联动”——让新疆的农业种植、化工加工、材料制造企业形成合作,比如乌鲁木齐的加工企业可以和内地轮胎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用订单带动种植规模。

  记者:蒲公英橡胶产业能为新疆带来哪些长远价值?

  张继川:除了经济收益,它可能成为“生态+产业”典范。新疆的盐碱地治理需要长期投入,而蒲公英既能改良土壤,又能产生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比单纯的生态修复更可持续。未来如果能形成“种植-加工-研发”集群,还能带动材料、化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技术岗位。

  王翊民:我国天然橡胶对外依存度高,蒲公英橡胶作为替代资源,在新疆实现规模化生产,既能减少进口依赖,又能让边疆地区在国家产业链中占据独特位置,这正是“小作物”的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