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劳模风采 | 戴朝禧:弘扬木工技艺 传承工匠精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6:47:00    

佛坪县曲尺坊木工学堂榫卯工艺传人戴朝禧秉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积极创新,让古老的木工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几天,袁家庄街道曲尺坊木工学堂里机器轰鸣,木屑纷飞,戴朝禧正在赶制顾客定制的木工产品。

现代机器生产的木制品,大多靠螺丝、钉子、胶水相连,而戴朝禧的木制品,靠的却是榫卯。凸出的部分称为“榫”,凹为“卯”,双方互相咬合,木构件才可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对于构件的角度、精细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木工学堂内的手工艺品,设计巧妙、做工精致,艺术与实用兼具,像榫卯木梳、小猫型手机支架、益智玩具鲁班锁、神秘的机关木盒等作品,一经展出便广受好评,不少参观者离开时都会购买几款自己心仪的文创产品。

展出的工艺品之中,有一款妆奁盒虽外观平平无奇,内里却大有乾坤。这款妆奁盒采用“八方旋转式”构造,不同于常见的储物盒或者储物柜,其内部设置有一个小巧的八棱柱,八棱柱的每隔一面上都有一列六个小抽屉,极大地拓宽了妆奁盒内部的使用空间。这是戴朝禧在研究故宫方角药柜的基础上,构思三个多月,经历一次次的探索,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打磨制作出的作品。


曲尺坊木工学堂负责人 戴朝禧

“在这一年时间当中,经历的很多东西都失传了。需要我们自己一点点地去摸索,然后问师傅,在一些制作方法上面再进行不断地尝试,期间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最终成功、成型。当成功的那一刻,还是比较欣慰的。”


戴朝禧,生于河北乐亭,师承天津非遗榫卯结构技艺的杰出传承人。2020年春节随妻子回佛坪探亲,机缘巧合下与县文旅局领导沟通并展示出精湛的个人榫卯工艺。彼时,佛坪县正致力于寻找最美乡村手艺人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县文旅局积极为其搭建平台,招才引智,成功地将这位青年匠人留在了佛坪。

在佛坪,他深耕传统榫卯技艺,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通过巧妙地将榫卯结构工艺与秦岭四宝元素相融合,创新开发出了一系列既富有佛坪地方特色,又兼具实用与美感的日用品、收藏级器具、精致文玩以及个性化定制室内家居。后期在袁家庄街道办的支持下创办曲尺坊木工学堂,将技艺传承与公众教育深度融合。在此期间,他凭借精湛技艺和卓越贡献荣获了“陕西好人”“天汉工匠”等多项荣誉,并成功入选了《2024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入选名单》,成为佛坪县首位入选国家级文化旅游类项目的获奖人员。这些社会认可彰显着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多维价值。

近年来,曲尺坊木工学堂以“榫卯+”模式开辟非遗传承新路径,通过不断创新榫卯研学课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成为了为广大群众及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及榫卯艺术科普、教育、培训、实践的理想场所。每年销售研学及文创产品30万元以上,累计为110批次以上的研学团队提供研学教学课程。形成了“非遗+生态+文旅”的立体格局,既促进了非遗榫卯文化传承,又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4年被评为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非遗工坊,申报的第七批市级专家工作站——佛坪县非遗榫卯文化传承专家工作站正在公示中,形成“非遗+教育+文旅”多维发展模式,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曲尺坊木工学堂负责人戴朝禧:“每个榫头卯眼都是文化基因的传承密码。”

从手艺到守艺,从传承到创新,戴朝禧用榫卯的“凹凸之道”诠释了文化根脉的延续。他的故事,正是非遗“活起来”、乡村“旺起来”的生动写照。而这座藏身秦岭腹地的木工坊,正以榫卯之智衔接传统与现代,用工匠精神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其创新实践不仅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范本,更启示着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当千年智慧遇见当代创意,文化沃土自会生长出共富之花。

记者:宋乐乐 曹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