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碳中和周报(第180期)丨中办、国办: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欧盟委员会提议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0:2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实习生刘宇博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中办、国办: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

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方面,《意见》指出,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制度。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支持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建设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机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意见》明确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释放出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双碳”目标的强烈信号。碳定价机制作为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将通过价格信号优化资源配置,倒逼高耗能行业转型,同时为绿色新能源发展提供长期制度支撑。

2、欧盟委员会提议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

4月1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法规修订方案,提议在新的乘用车和厢式货车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方面,给予欧洲汽车制造商更灵活的排放合规选项。

欧委会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说,修订方案提议的灵活性措施将允许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至2027年内,不按年度审核而是以这3年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来衡量是否达到减排目标。此举将使车企在个别年份排放超标时,仍可通过其他年份的超额减排来平衡。

欧委会表示,修订后的措施将有助于保障汽车行业在清洁转型方面的投资能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欧盟的调整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更灵活的碳排放合规路径,避免了单一年度排放不达标所带来的惩罚,有助于车企在整体上更好地规划和实现减排目标,同时保障其在清洁转型方面的投资能力。

3、国家能源局:推进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征求《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优化绿证核发流程、明确管理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进程,并计划结合反馈完善细则。下一步,绿证制度将重点推进全国统一交易体系建设、绿证价格指数研究及分布式项目绿证交易机制创新。此细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绿证管理体系向精细化、规范化迈进,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制度支撑。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证核发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发布,标志着我国绿证管理进入精细化阶段,为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化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优化核发流程和明确管理机制,将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4、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全球气候合作需多边持续推进

3月26日,在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与方案”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气候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指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构成挑战,但多边进程仍将持续推进。他强调发达国家提供气候融资支持的重要性,并认为实现碳中和需要良好的贸易环境,包括零关税和友好市场环境,以促进技术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此外,刘振民还指出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不可逆转,直至实现全球碳中和,未来20-30年的能源转型需要政治意志、市场与科技共同推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能源格局,而气候融资则为发展中国家填补资金缺口,推动清洁能源普及。未来,技术与资本的协同发力,将成为破解气候脆弱性、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抓手。

二、地方动态

1、湖北:全国单笔规模最大碳普惠开发项目签约

近日,由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办的“能源产业绿色金融服务推介会”在中碳登大厦举行。会上完成了全国单笔规模最大的碳普惠开发项目的签约,同时成立了‌湖北首个绿色能源金融实验室。

湖北中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电碳金融服务中心与武汉瑞博宏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减排量聚合开发项目进行签约。本次签约的武汉瑞博宏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减排量聚合开发项目,总装机量200兆瓦,总安装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每年发电量约2亿度,碳减排量约14万吨,预计为企业带来年均400万元碳资产收益,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提升。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普惠项目不仅为湖北企业提供了新增长点,也为全国碳普惠机制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绿色能源金融实验室的成立,开创了“政策+金融+技术”协同模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绿色产业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

2、浙江发布首个中国绿证价格指数产品

近日,首个中国绿证价格指数产品——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卖方报价(以下简称“绿证报价”)在浙江舟山正式发布。

绿证报价由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国网浙江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发布,这是双方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双方通过价格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绿证交易、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该报价发布当天,四川亿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基于报价向浙江七色彩虹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了23447个2024年电量对应的风光绿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国内“双碳”目标深化、全球碳关税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要求日益加深。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稳步提升,但绿证供需不平衡、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尚未充分体现等问题仍制约着企业和相关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3、上海:洋山港首次开展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3月29日,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上港集团能源公司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为韩国“HMM Green”轮进行同步加注作业,预计加注绿色甲醇约2900吨,并同步完成集装箱装卸。

本次加注采用国产绿色甲醇,标志着上海港开启国际航运绿色能源服务新篇章。据悉,上海港现已成为全球少数同时具备LNG、绿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LNG、绿色甲醇等清洁能源加注逐渐形成常态化趋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球对于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各国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绿色甲醇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生产过程几乎不产生碳排放,可成为助力航运业实现中长期减排目标的重要清洁燃料之一。

三、企业实践

铝冶炼纳入碳市场,年度碳配额缺口或达34万吨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据悉,90多家电解铝企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预测未来年度碳配额缺口可达34万吨,企业将面临额外成本。但长远来看,这将有效促进企业进行节能降碳和升级改造。此外,铝冶炼行业的直接排放降碳有难度,建议从提升炭素质量、提高电解槽管理水平等方面来降低直接排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企业需要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生产设备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加快熟悉全国碳市场核算报告、核查、配额分配、市场交易规则,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