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当湖北博今电气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王师傅摩挲着崭新的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拿到800元奖励时,他笑着对工友说:“这钱够实用了!”这不仅是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湖北省总工会推动集体协商,让技能价值在薪酬中显性化的一个缩影。
为了响应“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收入分配改革导向,湖北省总工会以集体协商为抓手,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全省正常经营、已建会百人以上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80%以上,覆盖全省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协商率已达60%。在能级工资协商、行业专项合同、新业态权益保障等领域,“湖北经验”正在转化为劳动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能级工资”:手艺真能变“票子”
在湖北宣恩县湖北博今电气有限公司车间,工会主席指着墙上的薪酬表,手指划过“高级技师”一栏:“看,考取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获得奖金2000元!”
通过工会推动的集体协商,公司建立了清晰的阶梯式薪酬体系。技术等级、项目成果成了硬核指标,工资增幅还要看企业盈利和物价指数。“协商前,企业担心成本。我们拿出行业数据、展示技能提升带来的长远效益,最终达成共识。”工会主席补充道。
这一机制运行半年,效果显著:高级技工占比从23%跃升到31%,工人们琢磨技术的劲头更足了,技改提案数量也猛增了40%,给企业发展添足了底气。“以前手艺是面子,现在真能变票子!”公司高级技师王师傅感慨道。
粮食行业合同:首次为“技能力”定价
探索“专项合同”激活行业“技能力”,这是湖北集体协商的又一创新点。
今年初,湖北应城市总工会跑遍辖区内粮食生产企业,通过“扫码问卷+车间走访”,收集了87%的技术工人对“薪酬挂钩技能”的强烈支持。在此基础上,工会牵头多方协商,签订了首份粮食生产企业技术工人薪酬激励专项集体合同。
这份专项合同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明确将技能等级、创新成果等核心要素嵌入了薪酬分配体系。合同签订后,相关企业技改投入显著增加。企业方不仅设立了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专项奖励,更承诺拓宽技术工人晋升通道,培训资源优先向优秀技工倾斜。“真正为技术工人搭起了能干事、干成事的大舞台。”应城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应城市36家正常经营、已建会的百人以上企业中,已有32家开展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
15元餐票:“恳谈”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胃更暖心
“没想到协商能让我们吃上热乎饭!”翠鸟(湖北)物流有限公司网约车司机陈师傅攥着还带余温的餐票,声音有些激动。
工会搭台的协商恳谈会上,司机们提出“工作餐”诉求。企业起初面露难色:“13元已是成本极限。”工会据理力争:“司机连轴转,一口热饭保障安全也关乎效率!”几轮拉锯,最终定格在15元标准,并承诺全省十城门店同步落实。一句“抱怨”最终变成手里热腾腾的“餐票”。这次协商成果不止于此:新司机500元跑单奖、20公里免费救援、节日礼品……让网约车司机找到了“家”的感觉。据统计,全省已有37家新业态企业通过类似协商,解了劳动者的急难愁盼。
湖北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体协商深度嵌入“技能薪酬转化”机制,是落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有力实践。下一步,将聚焦405个重点企业、行业(区域),深化集体协商质效,推动“技能变薪酬、提案变效益、诉求变方案”的良性循环,让更多劳动者技能“有价”、付出“有报”,安心共享发展成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翀 通讯员周世玮 张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