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口,推动蓝碳经济走深走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5 11:25:00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蓝碳经济”是以蓝碳为核心,通过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提高其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蓝碳不仅在缓解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还通过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对完成“双碳”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海口海岸线绵延,滨海湿地面积大,拥有红树林和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发展滨海蓝碳的潜力巨大。海口红树林面积约3.2万亩,其中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约2.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84%。自2020年起,海口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新造红树林4590亩,修复4800亩,红树林碳汇增量全省第一。2022年5月,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完成签约,交易碳汇量3000余吨,交易额30余万元,本次交易的蓝碳生态产品,来自海口三江农场的红树林修复项目。

蓝色碳汇不仅能为气候变化减缓提供自然解决方案,还能通过资本化、市场化等机制,成为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海口市正在积极拓展经济发展蓝色空间,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海洋城市,更好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蓝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期,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印发《海口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5年)》,明确到2035年底,全市蓝碳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蓝碳经济贡献度显著提高,海洋产业生态化水平明显提升。方案中明确了摸清资源底数,夯实发展基础;实施专项行动工程,提升海洋增汇;探索海洋碳汇应用示范,促进海洋增汇;强化保护修复,聚力打造蓝碳资源保护体系;创新示范,推进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加强交流合作,凝聚蓝碳治理共识;发展海洋生态服务,加快蓝碳产业发展步伐等七项重点工作,以及开展蓝色碳汇系统调查、建立蓝碳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实施红树林修复工程、实施海洋底播增殖碳汇工程、实施海洋节能减排工程、探索“人工上升流”碳汇、探索红树林减灾修复技术研发、创新蓝碳交易方式、推进“蓝碳”科技成果转化、培育“蓝碳”科技型企业等二十项具体任务。

据海口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海口蓝碳自然禀赋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健全蓝碳资源动态监测及核算体系、加快蓝碳产业发展、加强蓝碳科研攻关、建立蓝碳交易市场等,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推动海口蓝碳经济的有效路径,将为海口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绿色转型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