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绣花功夫”守护烟火气 包头市东河区给出城市管理“最优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09:14:00    

  8月25日一大早,包头市东河区红星便民市场地面上的露水还未干,李建国的蔬菜摊就已经支了起来:翠绿的黄瓜码得整整齐齐,沾着泥土的胡萝卜透着新鲜。

  “都是今早从沙尔沁镇拉来的,鲜嫩可口。”他一边给秤盘上的西红柿套袋,一边和顾客唠着家常。老道巷里刚出笼的烧麦的香味也在晨雾里弥漫开来……这是东河区一天的开始,这里的烟火气总比太阳起得更早。

  被唤醒的还有南圪洞便民市场、复盛路市场等8处便民市场,它们像老城区的毛细血管,涌动着最鲜活的市井气息。

  可就在几年前,这份烟火气还拖着“乱糟糟”的尾巴:东脑包路口常被两侧的菜摊、水果车堵得水泄不通;一中西路的小吃摊收工后,路面会结上一层黑壳,下雨天踩上去溅得人满裤腿泥点。

  “那时候管也难,不管也难。”从事城管工作十几年的老张记得,整治时小摊贩和城管“打游击”,你来了我就跑,你走了我再摆,居民一边抱怨路难走,一边又舍不得这些小摊子离开。

  为了让充满生活气息的烟火小摊与林立的高楼实现“和谐共生”,东河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队员们开启了一场细致入微的街巷调研。他们手持地图,在辖区的大小街巷里连续走访半个月,将每个路段的人流高峰时段、居民的实际需求、交通关键节点都摸查得一清二楚,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如今,走进南圪洞便民市场,规范有序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波普公司用清晰的黄色标线划出了3米宽的专属摊位区,明确界定经营范围,确保摊位不越界侵占公共空间。同时,市场内合理配备了充足的垃圾收集容器,并安排专人实时巡查清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弃包装等杂物,从而营造出整洁舒适的购物环境。

  8月25日上午,记者在复盛路市场看到,精细化的时间管理成为环境治理的一大亮点。执法队员们结合居民上下班的出行规律,将经营时间细化为“早餐摊8:30前收摊、百货摊19点前清场”,通过错峰经营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市场经营与市民出行的冲突,保障了道路通行顺畅。即便是以往最难管理的铁医北路,如今也通过“划定固定经营区域+流动清扫保洁”的组合措施,街道秩序焕然一新。

  要说东河区最具人气的便民市场,那就非红星早市莫属了。记者了解到,在便民市场的规范治理中,东河区格外关注残疾人员和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优待举措。针对残疾人员,市场设立了“绿色通道”,残疾摊主可凭残疾证明享受摊位费减免50%的优惠,且在摊位选址上优先安排在人流量适中、通行便利的区域。

  他们给每家烧烤店发放了“三定两统一”的“明白纸”,即:定经营时间,统一定为18:00—23:00;定经营位置,为人行便道之上,盲道内侧;定经营要求,严禁使用高音喇叭等设备、从事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行为。“两统一”是统一在餐桌前配置垃圾桶,统一铺设防污地毯和遮阳伞、遮阳棚等。

  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举措,让东河区的夜市有了新模样。“我们不是要管死,而是要管活。”东河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哈斯说,他们建立了“宣传-整治-巩固”的闭环机制,对初次违规的商户以劝导为主,对屡教不改的才依法处罚。如今,城区12个街道的近千家餐饮门店、150家外摆烧烤夜市,都在规范中透着生机。

  其实,只要规矩立好了,生意就能做长久。

  东河区的烟火气,不只在菜市场和烧烤摊。在南圪洞广场,水果店外的台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水果,炒货的香味四处飘散。干净整洁的路面和规范有序的摊位,更为这份烟火气增添了一份和谐与美好。

  对有外摆需求的商户,城管工作人员根据门店面积、门口空地大小、人流走向等基础信息,判断外摆的可行性,并结合城市管理规定和商户实际需求,“一对一”规划外摆范围,实现“既让商户有空间经营,又让市民有舒适环境”的目标。

  这种“放管结合”的外摆经济,是东河区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不同于过去“重管理轻服务”的思路,如今的城市治理下足了“绣花功夫”:城管部门细化经营规范,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各环节衔接顺畅,让商家少跑腿、好办事。

  当高楼拔地而起时,如何留住市井的温度?当规范秩序时,怎样不熄灭生活的烟火?东河区的答案是:城市管理既要算好“整洁账”,也要算清“民生账”,更要留住“烟火气”。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杨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