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老乡,恁是驻马店哪个公社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1:37:00    

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人民公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探索。从1958年7月,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正式建立,到1983年12月底,实行政社分开,改公社为乡,建立乡政府,人民公社在我国先后存在25年多。所以当时不少人见面问候的就像今天问候你是哪乡哩一样,会问“老乡,你是哪个公社哩?”作为第一个人民公社诞生地的驻马店老乡,你知道驻马店都有哪些人民公社吗?

驿城区

驿城区的前身是县级驻马店市。1912年,驻马店被划为确山县辖特别区,兼管6个保,后因住户超过5000人,被划为确山县辖驻马店市。抗战胜利后,改为确山县辖镇。1949年3月30日,驻马店市区解放,成立驻马店市,隶属确山地委,地委设在市内。6月,地委迁信阳,遂隶属信阳地委。1953年2月28日,驻马店市再改为确山县辖镇。1954年4月9日,改为省辖镇。同年11月,改为省辖市,由信阳专署托管。至此驻马店已经两次设市。1958年4月5日驻马店划归确山县管辖,降为县辖镇。7月31日,驻马店镇、老街、顺河合并入确山县红色人民公社。11月,改为确山红色人民公社第七管理区。1959年3月,成立驻马店人民公社。10月,高庄公社分出,驻马店恢复称镇。1962年12月22日,改为专辖镇,隶属信阳专署。直到1965年7月,信阳、驻马店分区,驻马店专区建署驻马店镇,驻马店镇隶属驻马店专员公署。1980年9月26日,驻马店恢复称市,隶属驻马店行署。2000年驻马店撤地设市,改为驿城区。由于地位特殊,驿城区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公社有驻马店人民公社(1959年3月设立,10月复复为镇。1961年1月镇与高庄人民公社合并,3月再度分开为镇)、高庄人民公社(1959年9月由驻马店公社分出,1961年1月合并驻马店镇,3月分立。1963年3月,合并顺河,后又分设)、五一人民公社(1963年7月设立,1982年4月更名为老街人民公社)。1975年4月,驻马店增设的韩庄、刘阁两个人民公社。1980年,刘阁、韩庄两公社与顺河公社划归确山县。1982年4月1日韩庄公社更名为香山公社(《确山县志》称“1981年11月地名普查时,韩庄公社改为香山公社”),驻马店市区前后有6个人民公社。

遂平县

遂平县在1949年3月设有七个区,62乡。1951年改7区为8区1镇,143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全县有中心乡17个,一般乡39个,城关镇如故。1957年3月,改56乡和城关镇为26乡、镇。同年12月将26乡、镇合并划为17乡。1958年4月,又将17乡合并划为10乡,每乡为一集体农庄。同年8月,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建立,10个农庄均改称基层社,后改10基层社为10管理区。1959年改10管理区为10公社。即车站、玉山、嵖岈山、沈寨、关王庙、常庄、石寨铺、诸市、和兴、文城。1962年将原10公社划为15公社1镇,新增张店、槐树、阳丰、张台、褚堂5公社和城关镇。1968年复将槐树公社并入嵖岈山公社。1977年1月25日增花庄公社,26日增设吴岗、沈沟两公社。1980年6月26日再析嵖岈山公社为嵖岈山、槐树两公社,撤销吴岗、沈沟两个公社。至此全县有16公社1镇。

西平县

1950年10月9日,西平县有洪河、盆尧、二郎、专探、权寨、合水、出山七区。1951年9月,增设第八区,区政府设吕店。1954年2月,原郾城县所辖84个村镇划归西平,为第九区,区政府设五沟营。至此,全县为9区1镇164乡。1956年4月,全县有25个中心乡,156个小乡。1957年3月,撤销中心乡,将全县81个乡,合并为33个乡、镇。1958年4月,合并33个乡、镇为25个乡、镇。7月,合并为15个乡、镇。7月22至28日,建立15个人民公社。1958年10月,又将高桥、刘店、五沟营3个公社合并为老王坡公社,全县为13个公社。1962年3月29日,撤销老王坡公社,建立李庄杨公社、人和公社、五沟营公社。原出山公社划分为出山、酒店、芦庙3个公社。10月,城关公社划分为城关镇和城关公社。至此,全县有18个社、镇,一个办事处。1963—1966年,城关公社与李庄杨公社合并,建立城郊公社。酒店公社并入出山公社。杨庄水库迁移安置办事处改为杨庄公社。1977年6月,增设狄庄公社,8月改为酒店公社。至此,全县有城郊、重渠、盆尧、五沟营、人和、宋集、权寨、谭店、师灵、吕店、出山、酒店、芦庙、杨庄、专探、二郎、焦庄17个公社和城关镇。

上蔡县

民国时的上蔡县有城关、黄埠、召店、大刘寨、蔡沟、东岸、东洪桥、华陂、百尺9区:233个乡镇。1942年取消区署,合并全县为17乡镇:百尺镇、华陂镇、西洪乡、东洪乡、武津乡、东岸乡、杨丘乡、平新乡、蔡沟镇、和合乡、洙湖镇、蔡杜乡、召店乡、黄埠乡、朱陈乡、和平镇、湖岗乡。1949年3月17日,中共上蔡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白圭庙正式成立,不久,迁入县城。全县有黄埠、邵店、洙湖、塔桥、蔡沟、东岸、华陂、百尺、东洪、城关10个区。6月,撤销邵店区,增设五龙区;不久,又将塔桥区并入洙湖区,全县共9个区。1951年1月,增设和店、朱里两区区,恢复邵店、塔桥区,五龙区改为展庄区,全县有13个区。1952年10月,又增设周庄区、高岳区,全县为15个区。1956年1月,撤销周庄、和店、展庄区;邵店区更名为周集区,华陂区更名为湖岗区,全县有12个区。4月,撤销原12个区219个乡、13个镇,新建100个乡、一个镇,其中25个中心乡。1957年同月12日,改25个中心乡为32个大乡(不含城关镇)。1958年7月上旬,全县33个乡(镇)的483个高级农业社合并为14个人民公社,并建立上蔡县上游人民公社联社,全县实现一县一社。1961年10月1日,将原来14个公社划为华陂、东洪、周集、蔡沟、塔桥、洙湖、黄埠、百尺、东岸9个区,50个公社。1962年7月,撤销区的建制,将全县50个公社并为26个公社。此后,1965年9月5日,将申庄公社划归城关公社。1966年9月,撤销白圭庙、林堂、石桥、杨丘、张集、湖岗、孟窑、周庄8个公社,增设城郊、西洪两个公社,申庄公社改为齐海公社。全县为20个公社。1976年2月,增设大路李、小岳寺、韩寨3个公社,全县有23个公社。1977年6月24日,县委决定增设石桥、杨屯两个公社,全县有25个公社。

平舆县

平舆县从元朝并入汝阳县,1951年4月从汝南县划出时,有杨埠、史寨、后刘、李屯、和店、郭楼、庙湾、高楼等8个区,164个乡。10月,增设万冢、射桥两个区,全县共10个区。1955年8月合区并乡,将全县10个区、145个乡、11个区辖镇合并为杨埠、庙湾、万金店、李屯、平舆、万冢、西洋店、后刘8个区,70个乡。1956年3月撤区,设万金店、射桥、和店、李屯、杨埠、郭楼、万冢、四门戴、玉皇庙、后岗、西洋店、三桥、邢寨、庙湾、蔡营、王岗、大麻、高杨店、梁桥、平舆、樊寨、洪山庙、刘寨23个中心乡,辖47个一般乡。1957年3月,撤销中心乡和一般乡,全县划为24个乡,即和店、史寨、万冢、三桥、万金店、郭楼、张营、后岗、十字路、后刘、邢寨、梁桥、射桥、西洋店、王岗、龙王庙、四门戴、庙湾、杨埠、李屯、高杨店、平舆、玉皇庙、辛店。1958年5月,24个乡合并为姬庄、平舆、万冢、张营、射桥、庙湾、十字路、两路口、高平寺、王岗、西洋店、史寨、梁桥、龙王庙14个乡。7月,又并为平舆、万金店、西洋店、李屯、万冢、射桥、杨埠、庙湾8个乡。8月,将全县36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平舆、万金店、西洋店、李屯、万冢、射桥、杨埠、庙湾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962个3月,增设后刘、和店两个人民公社。7月,撤销平舆人民公社,增设城关、大王寨、辛店、郭楼、高杨店人民公社,全县共14个人民公社。1963年2月,将大王寨人民公社改为平舆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改为城关镇。1977年6月,增设十字路、双庙、王岗、红旗4个人民公社,全县有17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1982年4月,和店人民公社更名为东和店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更名为玉皇庙人民公社,王岗人民公社更名为老王岗人民公社。1984年1月,社改乡,全县有17个乡、1个镇。

新蔡县

1949年6月,新蔡县有城关、李桥、余店、关津、练村、化庄、韩集7个区,97乡。1951年8月,改为城关、李桥、砖店、余店、陈店、关津、练村、涧头、化庄、韩集、孙召11个区,165乡。1955年,改城关为城关镇。次年撤区,将163个农村乡合并为野里、孙召、朱药铺、李桥、砖店、秦桥、佛阁寺、陈店、谢围子、余店、关津、瓦屋、宋岗、王围子、练村、涧头、杨庄户、邹大庙、棠村、韩集、龙口等21个中心乡和54个一般乡。1957年3月,21个中心乡和54个一般乡合并为李桥、葛陵、砖店、黄楼、韩店、余店、佛阁寺、陈店、河坞、关津、宋岗、练村、王围子、顿岗、涧头、谢围子、马营、周李、化庄、棠村、野里、韩集、龙口、党庄、孙召、平铺、朱药铺27乡。1958年5月并为关津、练村、顿岗、涧头、马营、化庄、野里、韩集、龙口、李桥、孙召、砖店、黄楼、余店、韩店、陈店、河坞、朱药铺18乡,旋又并为关津、练村、涧头、化庄、韩集、李桥、砖店、余店、陈店、十里铺10乡。1958年8月,全县11个乡镇改为为灯塔(涧头)、红旗(化庄)、五星(韩集)、红光(李桥)、和平(砖店)、跃进(余店)、东风(陈店)、火星(十里铺)、火箭(关津)、卫星(练村)、超美(城关)11个人民公社。1960年,各人民公社均改以地名命名,并增设宋岗、顿岗、棠村、野里、龙口、黄楼、佛阁寺、蛟停湖8个人民公社。1965年增设孙召人民公社。1977年增设河坞、杨集(后改称杨庄户)、弥陀寺3个人民公社,全县有23个公社。

汝南县

1949年1月,汝南县全境解放时,设城关、杨埠、庙湾、寺耳埠口、平舆、城东、西洋、王岗、和孝、城南、楚铺、城北等12个区。1949年夏,撤销城关和西洋两个区,全县设10个区,辖38乡。1950年2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汝南市。11月5日,将原10个区划为杨埠、史寨、后刘、李旗屯、金赵庄、楚铺、官庄、温庄、马乡、和孝、和店、郭楼、庙湾、高楼、水屯等15个区。1951年4月26日,汝南市撤销,改为县辖镇。县东部8个区划出新建平舆县。将上蔡县划出的陈庄、唐桥、李庄、大冀、朱楼、大张6个乡归汝南,全县共有东关、王岗、水屯、史庄、殷湾、楚铺、官庄、老君庙、马乡、和孝等10个区144个乡和1个城关镇。1956年2月,区级建制撤销,设24个中心乡,辖75个乡。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建制时,全县有城关、王岗、水屯、三桥、红光、金铺、留盆、大王桥、官庄、光明、马乡、和孝12个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城关人民公社并入红光公社。1961年9月12日,实行区、公社制,将12个人民公社调整并为8个区,下辖36个人民公社和1个城关镇。1962年7月,撤区,全县置14个公社(镇):刘屯、留盆、金铺、王桥、水屯、老君庙、官庄、常兴、和孝、红光、三桥、王岗、马乡、城关镇。1966年将老君庙公社更名为光明公社;1968年刘屯公社更名为红旗公社。1975年2月,将红光公社的板店、许屯、魏岭、东升、刘营、前进、杨洼、柴庄、仲庄、王庄10个大队划出,新建板店公社。将光明公社的韩庄、徐砦、翁屯、王竹园、和庄、王楼、陶桥、六里庄、林庄9个大队和水屯公社的肖屯大队划出,新建韩庄公社。全县有16个公社(镇)。1975年4月,将王岗公社的余店,大刘庄、徐庙、红旗、薛庄5个大队及马乡公社的李楼、潘庄、秧湖3个大队划出,组建余店公社。将和孝公社的大王庄、邓店、李楼、姜砦、东风5个大队和常兴公社的四新、前进、冯楼3个大队划出,组建大王庄公社。全县辖18个公社、镇。1977年2月28日,将金铺公社的河北、方桥、杨沟、邢桥、姚湾、庙东、守法李、王沟、张楼9个大队划出,增设张楼公社。1977年7月12日,经地委批准,将王岗公社的张岗、卢岗、夏湾、尹庄砦、孔砦、何岗、大胡7个大队划出,建立张岗公社;将官庄公社的辛屯、王屯、余店、王庄、赖楼、焦庄、滕冢8个大队划出,建立舍屯公社。全县辖21个公社(镇)。1981年11月27日、1982年2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全县更名5个公社、59个大队、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更名的公社有:红光公社更名为三门闸公社,红旗公社更名为三里店公社,余店公社更名为南余店公社,光明公社更名为老君庙公社,大王桥公社更名为罗店公社。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全县有1个镇,20个乡。

正阳县

1949年3月12日,正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时,全县有县辖城关镇和寒冻、汝南埠、铜钟、陡沟、熊寨、王牌寺六个区,174个乡。1950年秋,土地改革进行,区乡体制有很大变化,规模由大变小(每乡约500户左右)。1956年,撤销区级机构,并小乡为23个中心乡(镇),即:城关镇、山头铺、王牌寺、陈寨、油坊店、闾河店、岳城、寺王店、王勿桥、西严店、新丰集、永兴铺、漫塘铺、姚楼、老店、康店、孟庄、胡冲店、王店、徐庄、袁寨、梁庙、熊寨。1958年,中心乡(镇)合并为9个乡,即:城关乡、铜钟乡、熊寨乡、陡沟乡、汝南埠乡、王勿桥乡、闾河乡、寒冻乡、袁寨乡。8月,全县9个乡又改为9个人民公社为红旗(城郊)、上游(汝南埠)、五星(袁寨)、东风(铜钟)、先进(寒冻)、红星(王勿桥)、团结(闾河)、钢铁(陡沟)、工农(熊寨)。 1961年,变9个人民公社为9个区(镇),辖40个小公社、372个生产大队。 1962年,撤销区和小公社,并为城郊、袁寨、寒冻、汝南埠、王勿桥、闾河、铜钟、陡沟、熊寨9个公社和1个城关镇。1966年增划大林、皮店、兰青、雷寨、油坊店5个公社;1975年增划西严店、永兴、岳城、新阮店、傅寨5个公社;1977年增划彭桥、梁庙2个公社。至此,全县共有22个公社(镇)。

确山县

1949年确山县有城关、瓦岗、胡庙、韩庄、李楼、狮子桥、新安店七区,77个乡。1951年县城改城关区,析四区南部及二区秀山乡为一区,六区西部新置八区,下辖138个乡、12个镇、14个街道。1952年,驻马店市老街、北张楼两乡来属;1953年,汝南县张教庄乡来属。1956年,撤区并乡,全县设1个镇(城关镇)、20个中心乡(杨庄、盘龙、竹沟、石滚河、芦庄、蚁蜂、胡庙、臧集、高庄、顺河、古城、李楼、刘店、留庄、邢河、新安店、双河、关公庙、李新店、任店),47个一般乡,223个农业高级社。1957年,泌阳县前城乡、杜河乡来属。1958年4月,驻马店以县辖镇划归确山。11月,全县改称“红色人民公社”,下辖城关、驻马店、吴桂桥、胡庙、瓦岗、任店、新安店、邢河8个管理区。1960年撤全县一社,改设城关、驻马店2镇及高庄、胡庙、瓦岗、任店、新安店、留庄、吴桂桥、城郊8个管理区。下辖八里庄、朱古洞、三里店、贯山、赵庄、独山、刘店、古城、吴桂桥、留庄、黑刘庄、普会寺、邢河、顺山店、杨庄、双河、新安店、李新店、木寨、猴庙、黄山坡、任店、石滚河、王楼、瓦岗、邢店、唐庄、竹沟、蚁蜂、臧集、王庄、胡庙、顺河、三官庙、刘阁、高庄36个公社。1962年6月,撤销管理区,36个公社合并为21个公社。12月,驻马店划出成立专辖镇。1963年3月,又将21个社调整为13个社、镇,即高庄、顺河合并为高庄公社;胡庙、臧集并为胡庙公社;竹沟、石滚河并为竹沟公社;任店、黄山坡、猴庙并为任店公社;古城、吴桂桥并为古城公社;三里店、贯山并为三里店公社。蚁蜂、瓦岗、刘店、留庄、普会寺、杨店、城关镇依旧。1975年,增设李新店、顺山店两个公社。1977年,复增设双河、石滚河、朱古洞3个公社。1980年9月,驻马店改市前夕,划出刘阁、顺河、韩庄3个公社来属。1981年11月地名普查时,韩庄公社改为香山公社。1983年底,人民公社改乡,确山共有城关、古城、朱古洞、胡庙、蚁蜂、竹沟、瓦岗、石滚河、任店、新安店、李新店、双河、杨店、顺山店、留庄、普会寺、刘店、城郊、香山、刘阁、顺河21个乡镇。1986年5月,香山、刘阁、顺河3个乡划归驻马店市,全县恢复原有18个乡镇。

泌阳县

1949年1月,泌东、泌西二县并为泌阳县。10月,全县设9区、2镇,即大磨、马谷田、王店、牛蹄、春水、羊册、官庄、饶良、双庙和城关、沙河店镇,下辖197个乡。其后,1953年7月,增设梅林区。城关镇改为城关区。1954年4月,撤销沙河店镇,归牛蹄区管辖。1955年底撤销梅林区。1956年撤销牛蹄区,改设板桥区。5月改区建乡,全县设25个中心乡,1个镇,即程店、陈庄、十里铺、王店、焦竹园、二铺、马谷田、高邑、板桥、石板冲、沙河店、春水、象河、龙王庙、官庄、前寨、泰山庙、羊册、郭集、古城、饶良、朱集、窦观、赊湾、陈岗和城关镇。1957年调整为8区、1镇:陈庄、马谷田、王店、板桥、官庄、羊册、饶良、春水区和城关镇。另置高店、吕王庄、康庄、双庙、陈岗、草场、大熊庄、赊湾8个县直乡。1958年3月8个县直乡撤销,合并为赊湾乡、陈岗乡。8月,区改为乡,设10乡、1镇。10月,全县统称“泌阳人民公社”,辖11个管理区。年底,撤销陈岗管理区,其辖分别并入城郊、赊湾两管理区。1959年3月,撤销“泌阳人民公社”,恢复原建制。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社为区,全县设10区、1镇,下辖74个人民公社。1962年3月,74个人民公社调整合并为54个,下辖443个生产大队。1965年7月1日,泌阳县由南阳专区划归新设的驻马店专区,同时将饶良区划归新设的社旗县。1969年1月,撤销原公社,改9个区(镇)为人民公社,新增郭集、太山、杨集、立新、沙河店、大路庄6个人民公社。1976年初,又增设高店、董岗、双庙、象河4个人民公社。 1977年春,再增设黄山口、高邑、下碑寺、贾楼、城郊5个人民公社。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立新人民公社更名为付庄人民公社,董岗人民公社更名为老河人民公社,太山人民公社更名为泰山庙人民公社,杨集人民公社更名为杨家集人民公社,双庙人民公社更名为双庙街人民公社。1983年11月,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全县有23乡、1镇,下辖394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