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观潮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能被普罗大众尊称为“哥”的民营企业家屈指可数,其一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京东一哥刘强东,但因众所周知的事件而后行事低调,很少抛头露面。其二便是本次事件主角雷布斯--“雷哥”,其行事风格与刘强东相比较为活跃,雷军曾在2024年中国车展亲自为小米SU7站台,满面春光地为自家品牌“带盐”。
俗话说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差,进入乙巳蛇年,雷军好像好运势也走上了快车道,2024年财报一扫2022-2023年的颓势,营收盈利双双两位数增长。前有小米集团掌门人兼小米汽车负责人雷军在3月18日官宣2025年整车交付量由30万辆提升到35万辆,未交付的订单原本就堆积如山,这一数据无疑给了本就涨得如火如荼地小米股价一剂强心剂,当日股价高举高打涨收3.32pct,翌日更是创下年内新高每股59.45元港币,2025年内不到三个月时间涨幅74.85%,这对于一个万亿市值的企业短期股价能如此暴涨来说就是泼天富贵。
好事成双,后有3月23日,坊间传出一张三星掌舵人李在镕和雷军的合影,雷军笑靥如花,李会长则笑得多少有些拘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九年前雷军亲自飞往韩国三星总部道歉时有多狼狈,当时便有多惬意与坦荡。
图1: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与三星集团会长李在镕合影
资料来源:开源星图、港股观潮
但运势总是瞬息万变,对个人如是,对企业亦如是。3月25日小米抛出惊人的425亿港币(约合397亿人民币)配股计划,引发市场及股价震动,距离上次募资240亿港币还不到5年。
市场在震惊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小米的汽车业务布局。数据显示,小米电车板块在2024财年营收328亿元,但亏损却高达62亿元,均车亏损4.53万元。另有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台SU7出厂,前后共投入3400名人力,烧掉了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24年小米集团全年利润的接近一半,加之雷军前段时间扩产的豪言壮语,由此线性外推2025年全年可能要在电车板块亏损上百亿。
小米造车人员和研发投入均是一般车企项目的10倍,同时小米的研发费用率也是连年攀升,2015年时还是2.5%,到2023年已经达到7%。业内人士对于小米这种做法毁誉参半,因为这既是高端化探索的里程碑事件,又表明着公司希望销量高增摊薄边际成本。
图2:小米汽车业务费用前置投入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证券、港股观潮
图3:小米营业费用率拆分
资料来源:小米集团财报、港股观潮
小米汽车毛利率水平系行业中等偏上水平,2024年公司智能电动车等创新业务营收97亿元,毛利率17.1%,智能电动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15亿元。对比同行业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水平,公司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旧挡不住巨额亏损。毛利率最高的理想汽车目前系造车新势力的唯一实现盈利的车企。
图4:新能源车企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港股观潮
众所周知,小米虽然产业链广且资金充足,但盘子大了各个板块都要用钱,电车业务如此赔本赚吆喝,到2025年底指不定会搞出资金风险敞口,弄不好将会把整个良好的小米生态链给拖下水。因而融资自然成为了其填补资金缺口、支撑造车战略的必然之选。
“我愿押上余生的全部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的这句发自肺腑的宣言,充分体现了雷军对事业的极度专注与投入,但企业家做实业并不仅凭情怀,还要理性探究其底层商业原理,小米本次配股操作的核心逻辑是“以空间换时间”,配股完成后,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预计可以下降2-3个pct,可让小米财务结构更健康,也为之后进军AI智驾换取更多的空间。
这场赌局的成败,将决定小米能否从“跨界鲶鱼”蜕变为汽车巨擘。成败皆萧何,若小米造车战赢,雷军将成为下一个马斯克,以后起之秀身份叱咤国际风云。若败北则就是下一个贾跃亭,把势头正盛的乐视视频业务拖下水,沦为街头巷尾大爷大妈谈午饭后的谈资。同样小米造车这只吞金兽能否经过历练蜕变为现金牛,各位读者且看且徐行。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小米在抛出惊人配股计划之后不久,一场意外的车祸对小米股价形成了进一步的打击。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高速路上发生碰撞后爆燃致3名参加考公的女大学生死亡。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一直没有发声,也引发了诸多网友的质疑乃至不满--明明有辅助智驾系统,而且NOA系统也发现前面有施工,车辆需要改道,该车时速也从最高116km/h开始降速,为什么撞到水泥护栏仍有时速97km/h?紧急制动系统到底发挥作用了没有?为什么撞击后车身开始起火,而车门却死死打不开?逃生的机会也被上帝关上了门,遇难者的全身炭化惨绝人寰的场面直击让逝者家属及网友甚至小米死忠粉的不得不产生质疑甚至愤怒,20岁桃李年华的鲜活生命就这么香消玉殒,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小米却没有第一时间出来回应,甚至都没有慰问遇难者家属。
舆论转向迅速如此之快恍如隔世,此次事件之前雷军在网上的人设及风评都是极好的,但面对死亡3人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却如人间蒸发般,或许雷军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在思考,在反思,自己耗资上百亿呕心沥血研发出的“米时捷”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等到事件曝光并持续发酵后,民众的口诛笔伐纷至沓来,但雷军本人的回应却姗姗来迟。
也许他在学明宣宗朱瞻基明明做对了所有的决策顺利平定二叔汉王朱高煦的叛乱,也允诺了汉王不杀血亲,但最后还是被汉王所设计,故意激怒皇帝杀掉了他,让有着“仁宣之治”美誉的明宣宗一辈子背上了杀害血亲的人生污点。汉王死后皇帝朱瞻基也躲进了太庙,避不上朝。也许此刻的雷军和600年前朱瞻基处境和心态类似,两人均系“成功人士”,一个背负国货之光的成功企业家,一个是在弱冠年纪就被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称为“好圣孙”的帝国接班人,世人皆对二人赞誉有加,可偏偏为什么自认为做对了所有决断,却仍然被命运来了当头一棒?
直至事故发生3天后的4月1日晚10点,雷军终于作出回应,称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但时隔3日才出来“亡羊补牢”,引发了公众舆情的不满。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之道是损不足而奉有余,诸如耶稣在马太福音中所说“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凡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但中国古人的观点更为智慧些,道法自然的老子所遵循的就是天地调和,阴阳互补,所谓天之道就是损有余而奉不足。所以此事件给企业家带来的警示是,在发家致富后要像比尔盖茨一样回馈社会,而不是在自己应该肩负起责任的时候选择逃避,或更有甚者店大欺客去损害消费着的权益,这样很容易遭到财富的反噬。
回归事件本身,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大力宣传智能驾驶,把各种无门把手、感应系统、人机系统、车内大电视这些花哨功能当作卖点。但安全才应该是汽车最基本的诉求,小米SU7搭载双电机,零百加速2.78秒,最高车速达到265km/h,也许公众并不需要这么快的加速度,那么强的动力电池系统,就算零百加速慢1秒又如何,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只要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任何技术都应该为安全服务,也让车企在追求智能化的同时,不要忘记安全这个根本。小米也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高性价比的平价大众品牌。
白酒板块在三公消费限令和塑化剂打击之后阶段性的调整了一波,因为白酒行业高净利率的优秀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没有变,所以在盘整一段时间后走出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版漂亮50行情。同理小米本身优秀生态并没有被破坏,小米生态链的智能手机、IoT业务、互联网业务的基本盘依然坚挺,如下图所示:
图5:小米集团2023年与2024年前三季度各业务营收占比
图6:小米集团2023年与2024年前三季度各业务毛利额占比
两大利空事件叠加,短短半月小米股价最大回撤达到25.32%,但截止港股观潮发稿4月2日,盘中小米一度涨幅近2pct,随后午盘之后又开始下杀,这一波是下跌中继还是止跌拐点抑或长期深度盘整?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图7:小米集团截至4月2日收市股价表现
不过,客观而言,小米的基本面近期没有发生变化,小米SU7无论性能抑或售价依然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堪称佼佼者。而回顾特斯拉的资本回报历史,亦是历经十年才开始盈利,随后股价更是开启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据此,刚刚开始起跑的小米,虽然经历此次“跌倒”,但依然值得期待。
表1:小米SU7与国内外可比电车公司旗舰品牌各项性能对比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港股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