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额尔古纳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为重要举措,全力育良种、提单产、扩总产,千方百计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绘就颗粒满仓,府库充盈丰收图景。
良田为基:筑牢粮食生产根基
沃土良田是粮食丰收的根基,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则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的关键举措。额尔古纳市肥沃的黑钙土,耕地集中连片的地貌特征为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天然便利。
目前,全市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达230余万亩,其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2余万亩,占比53%。根据规划,2025年至2032年,额尔古纳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09余万亩,其中地方建设18余万亩,农垦集团建设91万亩;同时,计划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81万亩,进一步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良种为先:从源头提升产出效能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额尔古纳市以“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建设为抓手,汇聚顶尖科研力量,聚焦油菜、大豆等关键作物,全力突破良种培育瓶颈,从源头筑牢粮油增产根基。
王汉中院士和团队成员观察油菜
2024年7月,我国首个北亚油料科研平台“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在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正式落成,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团队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李子钦教授等科研力量,完成16200行、8100个供试油菜品种的试验研究,通过双单倍体育种等先进技术,成功培育出9个突破性油菜品系,有望实现单产倍增、含油量提升6%-12%的目标。
2025年,额尔古纳市进一步加码良种攻关,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项目 ——高产高油极早熟春油菜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聚焦内蒙古地区高产高油多抗极早熟品种匮乏问题,开展基因资源挖掘、生物育种新技术攻关及育种技术体系构建,目标在增产15%的同时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10%,单产达150kg/亩。
据悉,内蒙古室韦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已完成王汉中院士团队的1万份油菜双单倍体(DH)育种材料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450份油菜育种材料的播种,以及王汉中院士团队、华中农业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等育种单位的20个新品种引进、示范,同时,引进的“内油1号”品种示范展示面积扩至2000亩,为2025年油菜新品种培育、优异品种引进与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良机为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额尔古纳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现在我们春耕的播种机都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的厘米级定位,我只需要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自动驾驶,播种、施肥一次完成,一天800亩地,所有的种子都均匀一致的播深,出苗率也是杠杠的。”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有限公司110连(队)党支部副书记张立冬感慨地说。
此外,额尔古纳市还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了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解决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劳动力不足、机械作业成本高等问题。
良法为魂: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在良法运用上,额尔古纳市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科学种植知识与技能。“以前施肥都是凭经验,现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知道土壤缺什么就补什么,肥料利用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产量还增加了。” 黑山头农业种植户赵春生说道。在病虫害防控方面,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额尔古纳市通过“四良”融合,正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粮食生产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书写着粮食丰收的新篇章。
来源: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
美编:代影
主编:谢秀文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