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浪潮中,郴州宜章县创新打造“光电垂直产业谷”,通过“工业上楼 以楼聚链”模式,54家光电企业实现“上下楼即上下游”,土地利用率提升300%。
在宜章县山嘉光电无尘车间,自动化偏光片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精密机械臂将光学膜材精准叠合,工人们正对成品进行严格质检,这批厚度仅0.2毫米的偏光片即将发往深圳、安徽等地的企业。这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已建成湘南地区最大的偏光片生产基地,其产品覆盖手机、平板、商显等多领域。湖南山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唐孙文:
“目前山嘉光电的订单非常饱和,我们的订单计划已经排到6月份以后,如果按照今年的订单情况来预算的话,到了年底我们的营业额,可以实现6亿元以上的目标。”
通过“垂直规划、立体供链”模式,园区将光电产业链拆解为12个关键环节,分楼层精准布局,企业实现楼宇间无缝衔接后,配套半径缩短至200米。在4期3号楼,福玉光电生产的玻璃基板经专属电梯直送4楼,不到1个小时就变身为液晶模组,当天即可装配成终端产品。湖南省福玉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范江华:
“传统横向产业链折叠成立体空间,物流人员减少60%,每平方米产值从8000元提升至20000元以上。”
宜章县为培育产业生态,在引进龙头企业后,还建立了专班小分队定向招引光电企业缺失环节。目前54家光电企业中,32家通过产业链协同引进,形成玻璃基板、液晶材料、驱动芯片等12个细分领域配套网。当地还建立了“链长+专家+金融”的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奔赴。宜章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姚高练:
“我们在精淮招商产业布局中,一方面建立‘链长+专家’双评估机制,新项目必须通过产业链适配度测评,才能上马。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我们把每栋厂房变成创新联合体,抢占新型显示赛道。”
记者:郴州台黄翔、宜章融媒周宇
编审:孙勇、果夫、于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