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原人 成分表、配料表,你真的看懂了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7:42:00    

  从食品到护肤品,再到个人洗护、服装的材质……随着大家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产品的“成分表”“配料表”关注度的增高,5月20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走访。

  爱上“成分表”的年轻人

  太原市民刘女士是一名美妆爱好者,日常喜欢跟着博主买护肤品,选择护肤品首先看的是热度、品牌和口碑。即便这样,买来的护肤品还是频频踩雷。去年后半年,刘女士因为精神焦虑和压力过大,开始频繁爆痘,跟着博主护肤一段时间后,收效甚微。之后,她去了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医生给她开了一支维A酸乳膏,涂了半个月,痘痘就全好了。医生说,不是越好、越贵的护肤品用了皮肤就一定好,而是要因人制宜,根据自己的皮肤状况对症下药。从那以后,刘女士开始从更多平台和渠道了解护肤品的成分和效用。“果酸、水杨酸类的护肤品,消炎作用更好;VA类的护肤产品则能够有效抗老……”如今,说起护肤品的成分,刘女士如数家珍。

  市民马女士,是一名资深的零食爱好者,尤其是各种辣条。除了辣条,她还会囤很多不同口味的薯片和各式各样的软糖。家里装修的时候,马女士还特意在冰箱与墙壁之间设计了一个抽屉式的零食柜。过完30岁生日后,她发现体重开始不受控制,没过半年,就胖了20斤,脸上开始持续爆痘,甚至发展成了脓包型痘痘。马女士只能去求助医生。医生开完药后叮嘱她一定要戒掉零食。医生说,零食中含有各种抗氧化剂、防腐剂、食用色素、增稠剂等添加剂,超量食用对身体负担很大。

  回到家后,马女士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让她震惊:相当一部分辣条的含糖量很高,甚至可以称之为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自此以后,马女士也加入了“成分党”大军,凡是包装食品就先看成分,碳水、热量、反式脂肪酸成为她关注的重点元素,除此之外,她还开始注重膳食纤维、植物蛋白等营养元素的搭配。自从恢复了健康饮食,爆痘问题开始好转,超重的体重也恢复了正常。

  据魔镜观察统计,仅化妆品行业,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成分护肤话题的社媒讨论量不断走高,社媒声量达1225.8万条,增速达到91.7%,年轻人对于成分表的关注越来越高。

  老年群体更期待“配料干净”

  研究“成分表”的群体并非只有年轻人。市民秦女士是一名时尚的奶奶,为了养育孙女,秦女士通过各种平台,学习养育婴儿的知识。选择配方奶粉、辅食的添加、给婴儿选择磨牙食品、衣服和餐具……孙女出生一年的时间,秦女士学到了不少成分知识。“给我称半斤牛舌饼、半斤玫瑰饼,都要木糖醇的。”65岁的魏先生一边选购食品,一边笑着说:“木糖醇牛舌饼虽然没原来那么酥,但尝起来差不了多少,图个安心。”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0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攀升至40万亿元规模,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一。其中,饮食是老年群体支出的最大板块。而像魏先生这样主动控糖、留意健康指标的老年消费者并不在少数,健康食品正成为他们刚性且持续增长的需求。

  与年轻人热衷“跟风”或自诩“成分党”追求“0添加”不同,老年群体更关注食品对血压、血糖、体重等健康指标的影响,而这些也同样与配料高度相关。这意味着老年群体对“配料干净”的期待不亚于年轻人,甚至更为强烈,也蕴含着更庞大的增长潜力。

  “配料表”中的减法经济学

  “三花淡奶”“植脂末香精奶茶”“合成牛肉”……2022年,抖音博主辛吉飞掀起的“海克斯科技”风暴,以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科技与狠活”的短视频传播,让大家意识到那些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正在潜入自己的一日三餐。一场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全民反思与讨论也迅速升温,成为社会焦点。这场风暴也让一批提前布局“清洁标签”、率先拥抱“配料干净”的企业尝到了甜头。

  山姆与胖东来就是最佳写照。2022年,山姆宣布在今年之前逐步淘汰或替换包括滑石粉、甲醛在内的多种化学成分,并力争在2028年前彻底告别人工香料与合成色素。2023年,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陆续推出炭烤猪肉脯、有机蓝莓汁等一系列“清洁标签”商品,通过系统性重塑配方和工艺,为配料表做“减法”。截至今年1月底,山姆在中国拥有53家门店,2024年其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会员费收入增长超35%,会员数量不断增加。

  同样因为配料表做减法被圈粉的还有胖东来。今年2月8日“新国标”正式实施,明确规定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再允许用于面包、糕点、果蔬汁(浆)等七类食品,并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从原先的1克/千克大幅下调至0.3克/千克。胖东来烘焙早在此前就全面停止使用脱氢乙酸钠,并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和氢化植物油等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的原料一概说“不”,其烘焙产品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去年11月,胖东来推出自营品牌黑豆酱油,再次圈粉无数。除了价格亲民外,这款酱油的配料表异常简洁,只有水、非转基因黑豆、食用盐和小麦,没有任何味精、焦糖色、防腐剂、增味剂,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清洁标签”成分市场将在2025年至2030年保持约6.51%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30年达到624.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换言之,“配料干净”不仅是眼下的风口,更有望成为未来食品行业决胜的重要砝码。

  食品安全与配料表长短无关

  那是不是配料表越短,就意味着产品越安全?答案是否定的。不久前,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其官方平台发布科普文章称,食品安全与否与配料表长短无关。食品添加剂投入使用前,会经过严格细致的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与否,不取决于添加剂品种数量,而在于其使用量和摄入量是否合规。其次,配料表长短与食品添加剂使用总量并无直接关联。部分配料表较长的食品,尽管使用了多种食品添加剂,但其总使用量可能更少。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25%的复合配料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如果符合规定的“带入原则”(即添加剂使用并非企业主动添加,而是由食品原料或配料被动带入)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标示。许多商家利用这一规则将食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剂“隐藏”起来,借此炒作“清洁标签”的概念,宣称配料表越短越好,误导消费者认知。

  业内人士张先生表示,“成分干净”要真正落到实处,也并不容易。首先是行业规范,包括企业的经营自觉仍需要时间去培育和检验。“新国标”虽然对各类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最大用量做出了更明确的规定,但对“零添加”“少添加”仍缺乏细化、可操作的标准。一些企业的操作,也给市场的健康发展蒙尘。比如,有的宣称“无化学添加”,但其使用的“天然提取物”本身可能也经过化学加工;有的打出“低糖”“低盐”招牌,却将其他甜味剂或钠替代物添加进去,配料表写得并不明朗。这些都增加了消费者选择难度,也会影响消费信任。而要想真正实现“配料干净”,企业必须在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及储运环节做出全面升级,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也意味着要有更高售价才可获得相应利润。

  如何让消费者为更高价格买单,对真正践行健康的企业来说,也是挑战。而且,消费者对“配料干净”的呼声虽高,但舌尖上的味觉体验同样不容忽视,更健康往往也意味着“更不好吃”,这也同样需要时间去改变。但毫无疑问,当消费者开始用配料表投票,食品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然改写。那些敢于将生产线暴露在阳光下、用技术创新替代化学捷径的企业,将在这场信任争夺战中抢占先机。

  在“配料表”时代,最核心的商业机密将不再是繁复的配方本身,而是透明与真诚。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