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版图中,佛山以超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的雄厚实力稳居前列。其中,康复器材产业作为亮眼的细分领域,年产值突破20亿元,占据全国50%的市场份额。
时值全国助残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赛事正如火如荼进行,记者走访东方医疗等行业龙头企业,发现这群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公益践行责任的行业先锋,正合力绘就产业集群向新向善的立体图景,彰显了佛山智能智造底色的企业担当。
技术突围:从“跟跑”到“定义标准”的跨越
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我国康复设备产业因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群体扩大,迎来高速发展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佛山的康复设备企业正以硬核创新打破市场壁垒,实现从产品空白填补到行业标准引领的蜕变。
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简称“东方医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企业展厅内,各类轮椅琳琅满目,铝合金轮椅、电动轮椅、运动轮椅等多款国内首创产品尤为瞩目。其研发的国内首辆残疾人专用运动轮椅,诞生于2000年。彼时,国内残疾人运动赛事发展,专业竞技轮椅严重短缺,国外产品价格高昂,东方医疗应广东省轮椅篮球队需求开启研发之路。
此后,电动轮椅、儿童轮椅、脑瘫患者专用轮椅等相继问世。以脑瘫患者专用轮椅为例,按不同年龄段精细划分,满足力量补偿、尺寸、防护、矫正等多元需求;电动轮椅则改进驱动系统并增加坐姿摆位,提升舒适度;电动站立轮椅搭载智能驱动系统,通过多电机协同控制技术,能够实现从坐姿到站姿的平稳转换,帮助使用者自如“站立”并完成短距离移动。
如今,东方医疗年生产轮椅150万辆,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从依赖进口到反向出口的转变。
广东凯洋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凯洋医疗”)则以多元化创新构建竞争力,推出脑控轮椅、全地形无障碍轮椅等智能化产品。脑控轮椅通过采集大脑信号实现轮椅控制,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士带来便利;全地形无障碍轮椅适应不同复杂地形,提升使用者出行范围。凭借多元化创新产品,凯洋医疗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产品远销欧美等110余个国家和国内30多个省市及地区。
在专注创新的同时,佛山康复设备企业也紧跟数字化发展浪潮。佛山达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达浩医疗”)的数字化转型堪称佛山康复设备产业升级的缩影。
作为一家以轮椅、病床为主营产品的企业,达浩医疗曾长期受困于“物料管理黑洞”——一台轮椅涉及上百个零件,长期受齐套率不足之痛,交货周期长达45天,车间年产值始终在4000万元左右徘徊。2018年,企业痛定思痛,携手本地服务商打造数字化车间,逐步引进各类先进智能化生产设备,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5%以上,年产值提升10%以上,交货周期缩短45%。
转型成效直观可触:车间大屏实时滚动生产进度,管理者通过智能终端远程调控订单优先级,员工绩效与设备效率数据实时挂钩,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更高了。
达浩医疗的蜕变印证了“智造突围”的产业逻辑:在东方医疗等老牌企业奠定产业基础后,新生代厂商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效率革命。其经验正通过佛山制造业转型平台向全行业输出,推动中小厂商从“劳动密集型代工”向“数据驱动型智造”跃迁。
公益共振:从“赛事保障”到“长效赋能”的延伸
我国有超8500万残障人士,这意味着每1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残疾人。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科技助残成为改善他们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佛山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时代需求,将社会责任融入产业基因,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形成“赛事服务+日常捐赠+精准帮扶”的公益矩阵。
以全国残运会、亚洲残运会等大型赛事为契机,佛山康复设备企业主动承担起赛事保障重任,用专业服务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早在2003年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举行之际,东方医疗就为广东省代表团参赛运动员捐赠运动轮椅。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轮椅舞蹈比赛参赛者也使用了东方医疗的舞蹈轮椅……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5月17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东方医疗作为轮椅类独家供应商,提供从赛前适配到赛后维护的全流程服务,比赛首日即交付10台电动轮椅;凯洋医疗派出流动服务车,配备便携焊机等工具,实现“随时随地响应需求”。
日常公益中,东方医疗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为残障人士检修器材、捐赠物资。2024年,凯洋医疗向东莞捐赠200台轮椅,还曾为信宜市一级残疾人彭志强量身定制适配轮椅,以“一人一辅具”模式实现精准帮扶。
凯洋医疗20年来累计捐赠超2197万元,从亚洲残运会到全国残运会,从机场轮椅捐赠到甘孜藏区物资支援,构建“赛事赞助+区域帮扶”体系。
这些行动不仅是企业责任的体现,更推动“佛山制造”从“产品输出”向“价值输出”升级——东方医疗的电动轮椅曾在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中国代表团引导车,凯洋医疗的“凯洋杯”赛事冠名成为行业公益符号,让助残事业与品牌温度深度绑定,也为佛山康复设备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注入了人文温度。
用创新突破市场边界,以公益丈量企业温度。“技术硬核+公益初心”的双重变奏,正是佛山康复设备产业集群的灵魂所在,亦是助残事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倪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