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穷游”亦有大能量,城市要算综合账,港府呼吁重视“特种兵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6:38:00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杨伟民】今年“五一”,香港可谓“旺丁又旺财”,超110万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逾两成,同时展现了多样化的消费新业态。其中内地旅客近9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0%,非内地旅客约18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1%。从这些数据可知,香港旅游业发展势头相当理想。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杂音冒出来——有人认为内地游客的“特种兵式”旅游和“穷游”对香港旅游业和整体经济贡献不大。香港《星岛日报》7日明确表示,这类说法多多少少带有贬义的意味,甚至是歧视,“我们不同意这种负面的标签”。

好客的城市要有包容氛围

有港媒报道称,今年“五一”期间,一些内地旅客采取“特种兵式”旅游方式光顾香港,包括在快餐店等地过夜。比如在凌晨两点的北京道麦当劳,有50多名游客就睡在座椅上,行李箱堆成临时屏风。有部分媒体和网民称,这种“穷游”很“丢人”。

对此,行政长官李家超6日强调,香港既有高端访港旅客,也有非高端旅客,作为好客的城市要有包容氛围。他强调香港要塑造乐意、包容和照顾不同旅客的氛围,这些会为整体的旅游经济带来正面影响。他认为,香港作为好客的城市,一定要给予所有旅客“香港是欢迎旅客来”的感觉,如果只是欢迎某类旅客,对香港形象不好,也不会成为旅客喜欢的地方。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提及,访港旅客遍布香港不同景点,酒店入住率普遍达到90%,主题公园、山顶、昂坪等地的人流非常畅旺,湾仔及黄金海岸无人机表演、5月4日的赛马及太平清醮等均吸引大量旅客。

旅游业议会总干事杨淑芬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有些旅客以最低成本模式旅游,最重要的是令香港依旧保持吸引力。她认为,如果之后经济转好,这些旅客再访港时消费模式或许会不同,她强调旅游业要本着好客精神接待。职业训练局酒店及旅游学院课程总监黄家荣说,现在留意到“特种兵式”旅客比较年轻,而且经济能力未必太强,但他们有兴趣游览香港,只是消费模式“比较特别”。

多名立法会议员表示,相关数据正反映出香港仍是旅客的重要目的地,但需针对旅游模式变化,全方位优化旅游配套,提升承载力。出身酒店家族的立法会议员梁熙称,香港现阶段要不断地适应、配合旅客最新旅游模式,并吸引他们持续来港。他认为香港的网吧或卡拉OK场所等,可以参照日本等地做法,推出“过夜套餐”服务,让部分有过夜需求的旅客如年轻的背包客,在香港可选择性价比高的场所“借宿一宵”,这也是香港旅游界下一步可以探索的方向。梁熙称,随着游客消费模式转变,香港也需要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高消费力旅客方面,可通过私人游艇游河、高级包厢观赏赛跑等吸引他们光顾;至于家庭客则要提高行程的性价比,例如将主题公园和景点门票捆绑发售等”。

消费模式的转变

有港媒提及,近年内地客流行“穷游”,在社交媒体上,西贡万宜水库、维港等标榜“香港旅游免费打卡景点”的搜索长期位居前列。与此同时,也有游客表示,自己选择在快餐店过夜并不一定因为“穷”。据香港“01”网报道,有游客称自己准备看日出,时间上不方便回旅馆落脚,才在快餐店多待几个小时,也不认为在店里过夜就“丢人”。对此,也有香港网民表示理解,同时提醒游客在外过夜注意安全。有网民评论称,“很多年轻人的旅游不是为了享受和放松,而是为了出来看看这个世界”。

香港《大公报》7日总结了香港旅游新业态:首先,传统闹市如铜锣湾、中环、尖沙咀一带依然游人如织,这些地区是香港地标,也是购物和消费中心,对不少游客特别是首次来港的游客,仍具有强大吸引力;其次,小众景点如鲗鱼涌怪兽大厦、大围村的悠闲风光、坚尼地城海旁夕照等,是具有地方特色、古典韵味或彰显香港城市森林风貌的地点,在社交媒体推介下成为打卡热点,适合那些追求独特个性、崇尚悠闲的年轻游客。

报道认为,深度游、绿色游成为时尚,像万宜水库东坝一带是观赏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特色六角柱石的最佳地点之一,慕名而来的“特种兵”游客络绎不绝,做好交通配套特别重要。此外,游客分化明显,既有带帐篷过夜、啃面包的低消费游客,也有住高档酒店、乘游艇、看表演的高消费游客,“消费的丰俭由人,显示香港要做好游客的分类,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香港既有自然风光,更有文化内涵,今年佛诞、长洲飘色、谭公诞巡游正好与黄金周重叠,吸引大量游客;西九文化区也是人潮涌动;中西文化荟萃是香港的最大旅游卖点,一些地方文化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带有鲜明香港特征。

《大公报》文章认为,“五一”假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游客消费模式的转变。分析、总结、把握好这些新业态,是香港发展高质量旅游的关键。

长远价值不可估量

《星岛日报》7日发表社论称,“特种兵式”旅游是一种高效旅行,讲求以最短时间和最低成本走访最多景点,很多时候都是当日来回,或者随意找个有瓦遮头的地方借宿。这种旅游模式未必可为接待城市创造实时的经济价值,但附带的价值可以很大。“试想,几名内地年轻人把拍摄的漂亮照片放在社交媒体上,就等于为香港做了免费宣传,吸引更多人来港打卡,同时为餐饮、零售、交通等周边行业创造潜在客源,过程中可以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文章提到,“特种兵式”旅游不仅发生在香港,也发生在北京、上海,甚至相对偏远的西部地区。不少香港年轻人也有睡欧洲火车站的经历,尝试“穷游”。“站在游客的立场,精打细算换来难忘的体验;站在东道主的立场,未必可以实时赚大钱,但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是有赚无赔的。”一些负面、短视的看法“不可取”,因为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大都会,只有开门迎客的理由,没有“拣客”的理由。

文章称,从整体旅客(包括内地客)数字增加这一事实可见,香港的号召力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正在增强。“这个势头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进一步做好旅游配套服务,更好地照顾旅客的喜好,特别是要及时识别客人的口味变化,动态作出调整,务求做到客人有新的需求,我们就报以高质量的服务。这样,香港旅游业的生命力才会越来越旺盛。”